据了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葡萄酒的消费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城镇的西式葡萄酒消费量今年显著增加,年增长速度达到15%至20%;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从世界葡萄酒生产国的第16位提高到第6位;2004年,张裕葡萄酒企业以6亿元的利税总额打入国内酿酒企业十强,一举打破了多年来我国国内酒类市场的格局。这一排名变化标志着我国国产葡萄酒终于突破了“小酒种”的角色。和白酒、啤酒相比,在喝酒有益健康上,葡萄酒显示出无比的优势。葡萄酒不但可以起到抗病毒药剂的作用,更是滋补饮料。葡萄本身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因而酿制成的葡萄酒含有多种有效的营养成分,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经常饮用可使皮肤细腻、润泽而富于弹性。葡萄酒中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减少血管中的胆固醇,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经科学实验证明,葡萄酒中一种被称为resveratrol的物质可以抑制癌细胞增长,酒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以调解人的生理机能,经常饮用可以有效的防病健体、延缓衰老。
记者注意到,近两年国外葡萄酒也在大步进入我市市场。细心的消费者可能早已注意到,市场上出现的洋葡萄酒品牌突然多起来。从消费者熟识的葡萄酒产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到不太熟悉的南非、智利等国的产品都出现了;除了以往常见的中低档品牌外,一些世界知名葡萄酒酒品牌也铺上了超市和烟酒行的货架。
时下有些人还不惯喝葡萄酒,不喜欢它的酸涩口感,于是民间有了一些通俗的喝法,如用雪碧或可乐兑着喝,或在酒里加入洋葱或柠檬片,或者加冰块混合柠檬水喝。业内有人提出这些喝法是不尊重葡萄酒文化,而一些有识之士认为这未免有杞人忧天之嫌,文化是人创造的,不管怎么喝都可能是对葡萄酒文化的发展。
对于我市葡萄酒业的发展,有关人士说,随着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壮大,业内竞争日趋激烈,但无论竞争手段怎样演变,归根结底最本质最现实的竞争还是葡萄酒品质的竞争。由于葡萄酒的品质“先天在于原料,后天在于工艺”,原料的好坏取决于产地,因而在所有的竞争手段中,优质产地的竞争将成为未来葡萄酒行业竞争的关键。英国著名的葡萄酒文化传播专家通过长期考察和分析总结得出,有两种生态类型地区可以生产最优质的葡萄:一种为气候冷凉地区,西欧和东欧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第二种为中性气候类型地区,这种地区有更充足的阳光、更高的积温以及更长的葡萄生长期,这两类地区的葡萄栽培和葡萄质量能被充分协调,被称为酿酒葡萄优质生态区。而我市有此条件。著名葡萄酒专家李华所提出的优质、稳产、长寿、美观的模式,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应该作为发展我市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指导思想,要从长计议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保护了自然,自然才能更丰厚地回报人类。前几年,我国一些葡萄酒厂和基地果农不能和谐相处,而是各自考虑自己的眼前利益。“葡萄少了就拿鞭子赶,葡萄多了就拿刀子砍”,造成葡萄几起几落的悲剧,既损害了果农的利益,也损害了工厂的利益,种葡萄的单纯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片面地追求葡萄的产量,不考虑工厂里的质量要求,工厂里把产量高、质量差的葡萄,价格定得很低,结果是果农丰产不丰收,工厂花了钱没收到好葡萄,两者都受到伤害。葡萄酒厂和基地果农本是利益的共同体,应该想到一起。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葡萄酒厂,葡萄酒厂应该多考虑果农的利益,让利于果农,才能让基地的葡萄真正做到优质、稳产,才能从根本上保护葡萄酒厂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