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异色瓢虫(英文缩写是MALB,拉丁学名为Harmonia axyridis),大家也许不会陌生,因为它可是大名鼎鼎的捕食性昆虫,令许多农业和林业害虫闻风丧胆,它不仅捕食蚜虫、蚧壳虫、木虱、蛾类的卵及小幼虫,还能捕食其它瓢虫,为此人们给它一个美称“超级杀手”。正是由于它的生物防治效果突出,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它作为一种难得的天敌资源纷纷引入本国,利用它去防治各种各样的害虫。可是最近几年异色瓢虫却在美国引起较大的负面影响(它是二十多年前从日本引入到美国的)。据说每到季节末,它就“居住”在葡萄园里,大量取食美味的果实,除了直接造成产量损失以外,它还躲藏和混杂在葡萄果穗中,然后随着葡萄一起送到酿酒厂去压榨。由于它在压榨时受到惊恐,于是就会分泌出一种橙色的防御性化学物质(生物碱,化学名称是methoxypyrazine),这种物质随之进入到葡萄酒里并产生一种极其难闻的气味(通常描述为花生黄油发霉味、西红柿叶以及未成熟茎秆味),从而掩盖住葡萄酒所具有的独特风味。
2001年,美国首次把异色瓢虫作为一个严重的问题提出来,并且对其广泛地展开科学研究,参与研究的大学有Brock大学、俄亥俄州大学以及明尼苏达州大学等。据美国俄亥俄州初步调查数据表明,用每箱仅含有两只异色瓢虫的葡萄做出的酒就会被葡萄酒鉴评家们明显地察觉出,另外,至少有一半的饮酒者发觉用每箱含有24只异色瓢虫的葡萄做出的酒风味显著降低,每磅葡萄中即使少到只有一只异色瓢虫的存在也足以破坏掉葡萄酒的品质。
有关研究还发现,异色瓢虫的数量在葡萄园采收期出现过多似乎受晚熟品种的支配,比如赤霞珠、品丽珠、雷司令、Vidal以及Vignoles等,而早熟葡萄则倾向于大量滋生在皮薄、易破裂的品种上。
目前对异色瓢虫的防治方法有:1、采收前几天,对葡萄园进行监视以调查异色瓢虫的存在及数量。2、在白天用机械或者人工采收葡萄时要充分地摇动葡萄树,迫使异色瓢虫离开葡萄穗,然而在晚上采收时效果则不明显。3、使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日前在美国葡萄酿酒与葡萄栽培学会东部分会召开的年会上,特举办了一个名为“甲虫污染:葡萄酒工业与异色瓢虫”的专题研讨会。看来,在美国解决异色瓢虫对葡萄的危害尤其是对葡萄酒品质产生的不良影响已时不可待、迫在眉睫。
小资料:异色瓢虫是在我国分布最广的瓢虫之一,除广东南部、香港没有发现分布以外,其余地区均有分布。在国外,其自然分布于日本、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以及越南,并先后引入到法国、希腊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最近在南美的巴西也有过记录。在我国按异色瓢虫鞘翅的底色将其色斑型分为二大类:鞘翅底色为黑色的,即为黑色型,鞘翅底色为黄色的即为黄色型. 我国异色瓢虫有一个显著特征可以与其他瓢虫相区分开,即在它鞘翅的近端部有一个横向突起,我们称之为横脊。而对于日本、俄罗斯远东则常常可发现无横脊的异色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