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行业报道 吉林特大制售假酒案告破 非法添加工业甲醛提升口感

吉林特大制售假酒案告破 非法添加工业甲醛提升口感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2012-07-10 10:41:47


7月4日,四平市食安委召开紧急会议,安排质监、工商、公安部门组成专项追缴组,派人员赴省内各地和黑龙江、内蒙古、辽宁等地,对已经售出的假酒进行全力追缴。

案件回顾:

6月13日,四平市质监局和公安局经侦大队联合行动,执法人员现场扣押啤酒生产线一套、成品啤酒18904箱、瓶盖8万枚、工业甲醛6箱120瓶、工业盐酸20余桶、包装箱3100个、各类假冒注册商标标识13万套、各类账目30余本,总价值1300万元。

经检验,现场抽取的14个啤酒样品全部为不合格产品。四平市产品质量检验所出具的检验报告显示,除大部分产品原麦汁浓度不合格外,其中还有13 个样品甲醛含量超标。其中最严重的超标4倍以上,达到10.6毫克/升(标准要求为≤2.0毫克/升)。而甲醛是一种致癌的有毒有害物质,国家明令禁止向 食品中添加。

6月14日,四平市公安局经侦分局正式立案,并以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贾学智等6名犯罪嫌疑人进行刑事拘留。

据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执法信息处处长范春光介绍,今年以来,针对酒类产品,全国各级质检部门检查白酒生产企业7669家次、葡萄酒生产企业743家次、其他酒类生产企业1820家次,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54起。

酒类产品的制假售假行为何以屡打不绝?范春光介绍说,目前发现的酒类造假案件一般以白酒造假为主。制假企业通常小批量生产,即产即销,不存货, 由于对销售额5万以下、存货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不予立案,大量制假企业“零敲碎打”,让打假人员难以取证。生产窝点的线索获取难,累计制假的总量取证 难,追究刑事责任和治本难,成为酒类打假的三大难点。而造假企业一般隐蔽意识强,很难发现问题;假冒产品流入市场以后,消费者往往较难分辨,难以提供有效 的线索。

徐艳山说,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过程中,地方往往倾向于保护企业,给质检、公安等部门的打假行动带来很大的难度。而此次端掉这个制假售假、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窝点,质监、公安两个部门配合默契,地方政府也给予了极大支持。

质检部门提醒广大消费者,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如发现标签印刷模糊、商标假冒、玩文字游戏、口感有问题等可疑之处,应及时向质检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