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咖啡豆
追求生活品质的细节,不厌其烦地让这些细节更上层楼,是城中小资们热衷的事情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讲究自己买豆子回来磨了自己煮咖啡,选用的咖啡机也越来越高级,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回归到自己的空间,或者在五星级酒店的咖啡厅享受更优质的咖啡生活,成了一种更新的咖啡时尚。
咖啡其实跟红酒有点类似,都是口味的问题,因为来自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纬度的咖啡豆显然味道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想要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咖啡,也如同喝红酒似的,需要尝试。广州现在很有一些对咖啡颇有研究的咖啡客,讲究自己在家磨豆煮咖啡,我曾经采访过一位资深咖啡客,他在家里喝咖啡的时候程序之繁琐、内容之考究,几乎堪比五星级酒店,尽管他没有五星级酒店那种专业顶级的咖啡机,但作为个人享受来说,他也算是把这事发挥到极致了。
比如他首先对咖啡豆就要有一定的追求,一般产地的咖啡豆他是不用的,首选意大利Illy的咖啡豆,其次可能考虑瑞士Sirrco,据他说这两种豆,新鲜度好,混合起来搞点自己心水的特色咖啡也是个挺有意思的事情。考察豆子当然要看新鲜程度,色泽、香气、软硬度等等都在考察之列,有点不合格的就不是好豆。
选好了豆子,就要磨,用专门的研磨器,这种设备也不便宜,贵点的要上千块,便宜的也要五六百。然后就是煮的过程,这个步骤倒是不长,但咖啡做出来后,还得再考虑是加淡奶呢还是加代糖呢还是加咖啡糖,因为每次心情和口味都不一样,选择的方向也不一样,作为他们来说,享受的就是这个选择的过程。
2俱乐部
2006年以前,广州虽然也有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但几乎没有一家专业的酒窖、酒庄。从2006年开始到现在,广州的红酒窖、红酒吧、红酒俱乐部等以红酒为主题的空间以破竹之势迅猛占领了各自的市场,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来形容这些地方一点也不夸张。不管在老城区还是新兴的CBD区,但凡能有个地方搞个酒窖的都没被放过。据不完全统计,广州目前大大小小的酒窖、酒庄加起来估计破百没有问题,这还不包括一些私人的酒窖在内。
酒窖、酒庄的热情问世,也说明了葡萄酒文化的普及工作得到了相应的成效,现在大家懂得新世界、旧世界大概是怎么回事了,法国顶级酒庄的名头一般人也能掰着手指头数出个一二三来,即便没喝过多少种葡萄酒,也会用点专业术语忽悠人了,比如橡木桶的味道啦,幽雅的花香味啦,单宁的感觉很厚啦诸如此类的句子。当然更晓得“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是个基本的规矩,不过为了表示自己不是菜鸟,也会用“其实自己喜欢的口味就是最好的”这样的话来标榜一下个性。
这些酒窖、酒庄或者红酒吧,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搞一些品酒的主题活动,让爱好者们尝试更多的葡萄酒,也由此延伸出了“Party动物”一族。“Party动物”们经常出没于各个酒窖、酒庄的红酒Party,打扮入时,谈吐时髦,拎着酒杯就开始四处交际,将西方上流社会那种酒会的风格学了个十足十。遥想数年前,国人还很不习惯这种交际场合的应酬,而今看他们娴熟且游刃有余地在Party中俏然舞翩跹,骤然觉得时尚这件事情的流行,速度堪比光年。
完全用“俱乐部”来概括这些酒窖、酒庄显然是单调了些,虽然它们的主旨都是聚拢喜欢葡萄酒的中产白领人士,但它们的生存形态各异,主营的酒也来自不同的产区。但是好处是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大了很多,在这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葡萄酒世界里,你可以开一支相当于一个LV包包的红酒来与朋友分享,也可以用不到一百块的金额消费一支来自南美或智利的新秀。还有的红酒窖专门为其店内的葡萄酒搭配了贴心的食物,美食与美酒的诱惑,相信通常所有人都难以抗拒,更何况是有着“中流砥柱”一般脊梁的时尚人士。
3到国外品酒
除了在自己的城市里与好友一起分享葡萄酒的心得,参加酒窖或者酒业代理举办的葡萄酒的推广活动,近年来在城市的中产白领人群里,还兴起了一股到国外的酒庄去品酒的风潮。他们会专门制定一个“酒庄之旅”的行程计划,一方面是为了亲自去挑选适合自己的葡萄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加直观地体验葡萄酒文化。
像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这些地方,除了以往本身的风景、风情,又加上了葡萄酒的诱惑,在一家全球化奢侈品集团工作的广州女孩Echo就曾经专门到法国进行了一次比较“特别的酒庄之旅”,她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这个“酒庄之旅”。
她这个“特别的酒庄之旅”是这样的,她一边在波尔多学习一个专门的红酒MBA课程,一边利用周末到各个酒庄参观、品酒,甚至跟着庄园主采摘葡萄、观摩葡萄酒的酿造过程。Echo说那时候,她基本上每个周末都会“下乡”,因为酒庄都在乡下。她的那些同学分别来自新旧葡萄酒世界,美国人、加拿大人、意大利人,当然还有法国人,他们每周每个人“贡献”一瓶自己认为不错的葡萄酒,价格、产地不限,干红或干白不限,然后约一个地方,大家集体品酒,享受美食与美酒的搭配所产生的奇妙化学作用。
Echo“旅行”回来,就从事了专门与酒有关的工作,像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风,看来出国旅行又多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目的———品酒。
时尚史记
1998
国产葡萄酒改果汁型、半干型、甜型酒为干性葡萄酒,这个过程经历了“先白后红”的阶段,很多人认为只有“干白”才是葡萄酒,“干红”是往“干白”里加了色素调出来的,鉴于此,才有了“红哥哥、白妹妹”的流行。洋酒也流行洋酒加绿茶的喝法。
2001
电影《没完没了》让全国人民记住了“十三,路易的”,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同年,广州白天鹅宾馆首先开始推广香槟文化。
2002
香槟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形成小圈子文化,并且流行。
2003
星巴克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业。
2005
咖啡爱好者们崇尚自己买豆子回来磨、自己煮一杯专属咖啡的享受,人们对于生活细节的追求开始更加突出和细化。
2006
各种形式的红酒窖、红酒吧开始出现,广州葡萄酒市场的繁荣,最终受益的还是消费者,现在红酒市场上的选择范围已经广阔了非常多,颇有点可以“畅游”的意味。
2007-2009
随着葡萄酒文化的日益普及,有一些白领中产的红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