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的机舱,先是细细碎碎的饮料瓶与冰块碰撞的声音,接着一股微波炉加热饭菜特有的味道弥漫开来,睡眼惺忪的乘客们纷纷调直座椅靠背,机械地打开小桌板(头等舱商务舱客人由空姐摆桌),不抱任何希望地等待被一堆不管是什么,就是不像食物的东西喂饱……
常搭长途飞机的人对这一幕噩梦般的场景都很熟悉。经济舱且不说了(“花几千块钱就妄想飞越大洋的人还想吃什么?”航空公司一定恨恨地这么想),商务舱难道又有什么好下场?精心设计的华美菜单与简陋寒酸的实物的对比,让现实显得更为残酷和悲惨。有几个商务舱的常客没有吃到过水淋淋发黄的菜叶,口感粗如猪肝的鸭肝酱,韧如鞋底的牛排上浇着一堆可疑的酱汁,红酒又薄又酸,白酒却香得发腻,毫无酸度……有时候我很想提议,就让我们“吃”菜单好了,那可是美味得多了。
最致命的就是那一盒蒙着锡纸的微波炉食品,我在飞机上吃过很好的烟熏三文鱼前菜,或不坏的巧克力甜点,但是主菜?想也别想。微波炉这一20世纪的伟大发明,不是不能做出象样的饭菜,但用于加热饭菜,就会毁掉一切。米饭和面条烂糊糊,蔬菜失去颜色和香气,肉类口感像塑料。
午夜航班上此起彼落的泡方便面的味道,就是对微波炉味的对抗——可惜也是一样可怕。有一次乘搭法航和东航合作的航班,半夜一名友善的法国空少跑过来,悄悄塞给我一支哈根打斯雪糕——他一定注意到两小时前,我面前的餐盘几乎原封不动地被撤下去了。
法航航班上的哈根达斯雪糕,瑞航航班上的瑞士莲巧克力,之所以显得如此美味,是因为它们如此接近真的食物——它们就是真的!有些航空公司搞噱头,请名厨轮流坐阵,恨不能把满汉全席都搬上飞机。其实作为乘客,我们的要求很卑微,只要能吃到真正的食物就好了!这一点真的那么难吗?
想要在飞机上吃好一点,最可靠的办法当然是自备食物上机,不过越来越严格的安检规定让这一点也变得困难。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找到了解决之道。那是有一次在巴黎戴高乐机场的商店,我对冷柜里粉嫩的鹅肝酱垂涎欲滴,在登机前最后一刻我决定买下它——如果法航不肯替我存在冰箱里,我就打开吃掉它好了。飞机餐再怎么简陋,总不缺面包和塑料刀的,还可以配上点差劲的白酒,哈!结果法航空姐对我抱歉说他们规定不能让乘客占用冰箱,但可以给我一堆冰块镇着鹅肝酱。其实我已经很满意了,想不到后来那名给我吃哈根达斯的空少又跑来说,可以偷偷帮我把鹅肝酱放进冰箱,但是一定不能声张!
总之,那次我没吃上自带的鹅肝酱,但发现了这个鹅肝酱拯救大法。不过你最好和我一样,也是个鹅肝迷,而且,从巴黎戴高乐机场出发。
(红酒客 高丽君/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