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红酒百科 欧洲旅游 平民小吃 饮食习俗与礼仪

欧洲旅游 平民小吃 饮食习俗与礼仪

来源:     作者:     2007-02-17 11:35:00


欧洲旅游自助旅行者如何吃?

  自助旅行者的饮食欧洲的食品较贵,如何能吃好、吃饱且又经济,为旅游者最关心的问题。下面介绍一些经验。

  在国外的中餐馆的价格均较当地食品的价格贵,故到中餐馆吃饭不合算。有的人认为麦当劳便宜,其实不然。一整套餐约8个荷兰盾,其中只有一个汉堡包。对于我们来说,既吃不饱,吃后胃又不舒服,故不能经常食用。

  在荷兰,对于吃肉的男士,阿拉伯人卖的土耳其卡巴很好(相当于北京的烧饼夹肉),6荷兰盾一个,若一次吃两个,下顿就不必吃了。小摊上卖的炸薯条,3.5荷兰盾一包、烧鸡腿2荷兰盾一份。意大利的比萨饼4-6荷兰盾一牙儿(一牙儿足够一人吃)。如想吃大菜,可到餐馆。基本都供应旅游套餐(此餐特为旅游者配制),很实惠,且有荷兰特色。超市的食品比小店及火车站内的要便宜三分之一,故可到超市买一些饮料、面包和香肠。欧洲的牛奶及啤酒、葡萄酒均很便宜,能喝酒的,可以用它当饮料。女士可以吃沙拉、比萨、奶油蛋糕、水果等。还可以带一些方便食品,到青年旅馆内自己煮着吃。荷兰的奶制品特别是奶酪非常有名。



  德国的香肠举世闻名,特别是法兰克福香肠,到处都有卖的,其吃法为将其炸或煮后,加在圆形面包中,并在上面抹上芥末酱。非常好吃且不贵,半只鸡+炒米饭+饮料仅为19马克,1个人绝对吃不了。一些食品摊卖的牛肉饼配土豆也是又经济又实惠,约四至五马克。超市的食品也很便宜。德国的特色菜除法兰克福香肠外,还有酸白菜、烤猪肘。

  法国面包举世闻名,买刚出炉的整条长棍面包,趁热吃,非常香松可口。在大商场旁边也有阿拉伯人卖的卡巴,把一个牛舌形的火烧从中间切开,并涂上特制的辣酱,从炉子上烧好的大串羊、鸡中片下一些,放在中间,夹着,再附一些炸薯条。用纸包给你,这就是卡巴,每个22法郎。非常好吃。饭量小的人,中午吃一个,晚上都不饿。(东方旅游)

---------------------------------------------------

欧洲饮食习俗与礼仪


  ●葡萄牙 
  按葡萄牙人的饮食习惯,用餐时应尽量喝葡萄酒。葡萄牙人同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每一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客人。男人只有饮酒才被人认为是男子汉,据说,在这个只有半个河南省大的小国家里,酒店就有36万家之多。葡萄牙人饮酒的方法是很讲究的,按葡萄牙的传统,饭前要饮用开胄葡萄酒,饭后要喝助消化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根据莱肴配酒。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饮白葡萄酒,冷拼盘则配饮玫瑰香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这种传统的、严格的配酒方法,沿袭圣今,已成为全国人在商务宴请、社交场合和家庭饮宴时的一种礼节和习惯。
  葡萄牙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和喜爱葡萄酒呢?他们说:“葡葡酒是大地和太阳的儿子,它振奋我们的精神,启发我们的智慧。”你到了葡萄牙,进餐时就非喝酒不可。你要是搬出理由不喝,他们就认为你瞧不起他们,那么进一步做什么交易或交个知已的希望,就要泡汤了。在葡萄牙,人称酒比水还便宜,酒精的成份也不高,因此,进食时同时喝些酒,绝不至醉酒。当然,到了产葡萄酒闻名于世的葡萄牙,又醇又香,有口皆碑的佳酒,值得一尝。

  ●俄罗斯
  在饮食习惯上,俄罗斯人讲究量大实惠,油大味厚。他们喜欢酸、辣、咸味,偏爱炸、煎、烤、炒的食物,尤其爱吃冷菜。总的讲起来,他们的食物在制作上较为粗糙一些。
  一般而论,俄罗斯以面食为主,他们很爱吃用黑麦烤制的黑面包。除黑面包之外,俄罗斯人大名远扬的特色食品还有鱼子酱、酸黄瓜、酸牛奶,等等。吃水果时,他们多不削皮。
  在饮料方面,俄罗斯人很能喝冷饮。具有该国特色的烈酒伏特加,是他们最爱喝的酒。
  此外,他们还喜欢喝一种叫“格瓦斯”的饮料。
  用餐之时,俄罗斯人多用刀叉。他们忌讳用餐发出声响,并且不能用匙直接饮茶,或让其直立于杯中。通常,他们吃饭时只用盘子,而不用碗。
  参加俄罗斯人的宴请时,宜对其菜肴加以称道,并且尽量多吃一些,俄罗斯人将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经吃饱。

  ●波兰
  如果到波兰人家里访,可以给女主人带上一束花。在交给女主人之前要把花的包装纸去掉。但要注意,不要送红玫瑰花,红玫瑰花表示浪温的爱情。
  无论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宴请中都经常敬酒。波兰人喜欢客人谈论他们的国家、文化、美国的生活方式以及你个人的家庭生活。
  与波兰人交往,避免赠送高价什的礼物。公司的新产品,可用作见面礼。波兰人以吃西餐为主,其口味偏清淡,不要过分油腻,普遍喜食以烤、煮、烩的菜肴,而且还爱用黄油菜肴。波兰人一般都喜爱酒巴,通常在饭前习惯烈性酒,饭后饮甜酒,而且酒量一般很大。他们也喜爱喝咖啡,中国红茶。他们喜爱在红茶里放一柠,茶色要淡。

  ●法国
  在饮食起居方面,法国人也是每日三餐:早上起床后进早餐,中午12时至13时为午餐时间,晚餐则一般在20时左右。午餐和晚餐为正餐。
  法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十分讲究饮食文化。初到法国并有机会到法国人家里作客的人一定会注意到,法国人花在餐桌上的时间-尤其在周末或节假日期间-非常之多,一顿饭常常要吃上几个小时。当然,除了美酒和佳肴之外,法国人习惯于在餐桌上聊天,特别是当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时,大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那种气氛。
  商谈时作出决定的速度较慢。在法国,要注意商务礼俗,法国人忌讳”13”,他们不住13号房间,不在13日这天外出旅行,不坐13号座位,更不准13个人共进晚餐。
  法国人喜爱花,生活中离不开花,特别是探亲访友,应约赴会时,总要带上一束美丽的鲜花,人们在拜访或参加晚宴的前夕,总是送鲜花给主人。赏菊是我国人的一种雅兴,但法国人却不同,切记不要送菊花,因为法国(或其他法语区),菊花代表哀伤,只有在葬礼上才送菊花。其他黄色的花,象征夫妻间的不忠贞,千万别送。另外也忌摆菊花、牡丹花及纸花,在法国,康乃馨被视为不祥的花朵,你如果糊里糊涂地买一大把康乃馨,送给法国人,碰到脾气大的,不挨揍才怪呢,法国是个盛产花卉的国家,法国人民将鸢尾科的鸢尾花作为自己民族的国花(欧洲人把鸢尾花叫作“百合花”)。法国人喜欢玫瑰,栽培有7000多种,玫瑰花表示爱情。

  ●英国
  因此,重大的宴请活动,大家都放在晚餐时进行。去英国人家里作客,最好带点价值较低的礼品,因为花费不多就不会有行贿之嫌。礼品一般有:高级巧克力、名酒、鲜花,特别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他们格外欣赏。而对有客人公司标记的纪念品不感兴趣。在英国,服饰、香皂之类的物品未免太涉及到个人的私生活,故帮一般不用来送人.菊花在任何欧洲国家都只用于万圣节或葬礼,一般不宜送人。白色的百合花在英国象征死亡,也不宜送人。其他的花都可送人。盆栽植物一般是宴会后派人送去。若请你到人家里作客,需要注意,如果是一种社交场合,不是公事,早到是不礼貌的,女主人要为你做准备,你去早了,她还没有准备好,会使她难堪。最好是晚到10分钟。在接受礼品方面,英国人和我国的习惯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常常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无论礼品价值如何,或是否有用,主人都会给以热情的赞扬表示谢意。苏格兰威士忌是很通行的礼品,烈性威士忌则不然。
  英国商人一般不喜欢邀请至家中饮宴,聚会大都在酒店、饭店进行。英国人的饮宴,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俭朴为主。他们讨厌浪费的人。比如说,要泡茶请客,如果来客中有三位,一定只烧三份的水。英国对饮茶十分讲究,各阶层的人都喜欢饮茶,尤其是妇女嗜茶成癖.英国人还有饮下午茶的习惯,即在下午3—4点钟的时候,放下手中的工作,喝一杯红茶,有时也吃块点心,休息一刻钟,称为"茶休"。主人常邀请你共同喝下午茶,遇到这种情况,大可不必推却。在正式的宴会上,一般不准吸烟。进餐吸烟,被视为失礼。
  在英国,邀请对方午餐、晚餐、到酒吧喝酒或观看戏剧、芭蕾舞等,会被当作送礼的等价。主人提供的饮品,客人饮量以不超过3杯为宜,如果感到喝够了,可以将空杯迅速地转动一下,然后交给主人,这表示喝够了,多谢的意思。酒馆开门时间一般是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下午5时半到晚上11时。酒馆里渴酒的人一般比较多,高峰时,后来的客人没有座位,就买零酒随便站着喝。
  英国人席间不劝酒,宾主饮多少全凭自己。祝酒词一般是“为女王健康干杯!”或者简单地说“干杯!”宴会后,客人要多留一会儿,与主人继续聊天。最后告辞时,客人与主人夫妇握手,说一两句话表示感谢。客人之间握手告别也可,点头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视情况而定。宴会一般在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钟之间结束。受到款待之后,一定要写信表示谢意,否则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德国
  德国和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

  ●荷兰
  在荷兰从事商务活动,宜穿保守式样西装。公私单位往访前均务必订约。荷兰商人尤其爱旅行,千万先约好才前往荷兰。虽然不象法国、德国商人那样爱握手,荷兰人也较正式、保守。所以切记直接拿出您最好的谈判条件,以免生意飞了。荷兰商人喜爱相互招待宴请,往往早餐丰富,上午10时休息吃茶点,中午大吃一顿,下午四时又休息吃茶点,晚上7时正式吃晚餐,睡前还有一次宵夜。所以,切记带着你的肠胃药。如果荷兰人邀请你到他家坐坐,大多只请你喝几杯酒,然后出去上饭馆吃饭,记得带花送给他太太——务必是单数,5朵或7朵最好,别对别人的太太过分。
  荷兰知识分子中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汉学)知之颇深,不妨谈谈中国也孟哲学。荷兰人在饮食上习惯吃西餐,但对中餐也颇兴趣。荷兰人倒咖啡有特别的讲究,只能倒到杯子的三分之二处。倒满是失礼的插为,被视为乏教养。相处之道,不要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