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奥考奈酒庄之旅
来源: 意大利葡萄酒网 作者: 2007-01-02 23:39:00
背景:奥考奈酒庄位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百奈万多BENEVENTO省的庞黛PONTE市,地处古老的葡萄酒产区-萨尼奥SANNIO的中心地带,现为意大利南部葡萄酒的代表企业之一。
1910年,奥考奈家族的朱赛佩。 奥考奈先生创办了酒庄;
1930年,老朱赛佩之子卢伊吉发展了酒庄,并于1954年安装了第一个冷藏系统和第一个庄瓶生产线,改变了此前用小木桶或者是包着柳条的大玻璃坛子装酒销售的方式。
上个世纪70年代,卢伊吉之子多麦尼考先生开始管理酒庄,他与生产经理巴斯道来先生,行政经理白尔费奥莱先生,酿酒师费拉来先生组成了一个富有朝气,不断进取的管理班子,把酒庄的百年历史不断发扬光大。
观花走马之旅
在开往莱切的列车上,车窗外,那一座座古堡,一堵堵老墙,无不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城市曾经有过的辉煌的历史,更令我对意大利人对祖先遗产的珍视和保护肃然起敬。 车出城区,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虽浓云似盖,细雨如丝,而空气却更通透,草地更青翠,间或一株象大蘑菇一般的苍松就是这片绿野的守望者吧。 丘陵地带交错的葡萄园和橄榄园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图案镶嵌在这无边丝雨下的碧毯上。好一幅美丽的早春碧野图! 用一句网上的话说就是:养眼啊。
山重水复之路
在百奈万多省火车站,等了很久也不见有酒庄的人来接,我感到纳闷:说好了今天来,难到他们忘了?不能,也许是弄错时间了。 电话联系,却听到电话留言。 这下,我更不踏实了。 要不,我老人家亲自前往? 不想,因为是周日,火车不开,长客不运! 一咬牙,我上了的士。 司机是个60多岁的干瘦老先生,谈的投机,还送我一张名片。 到了庞黛市,司机到一家比萨店问路,我看着那不停调动的记程计时表,心跳的比表还快! 又是七拐八弯,总算到了酒庄两扇上着大铁锁的铁栅栏门前,我又一狠心,放的士走了-要知道,在这荒坡野丘又是周日,再叫的士是不可能了。 我心里想,如果今天酒庄不来人,我就等到明天---他们总得上班吧。
峰回路转
此刻,雨却越下越大,把我精心准备的西装革履浇的一塌糊涂。 看到酒庄旁边有个小院,我来不极多想按下了门铃。 嘿,还真有人出来,我以为是酒庄的主人,喜出望外,迎上前去一问,原来人家只是酒庄的邻居(怪怪的,住在这么偏的地方)。 人家倒是关心我,当得知我的来意还把酒庄的主人多麦尼考先生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我。 遗憾的是,电话没人接,我再一次陷入了困境。 怎么办,难道我真的要回到庞黛市找家旅馆? 就在我呆呆地站在冷雨中时,那位好心的邻居再一次从家中出来,说:"我带你去多麦尼考先生的母亲家里"
慈祥的老奶奶
多麦尼考先生的母亲家是一个300多平米的2层小楼,家里只住着多麦尼考先生的母亲和他的姨妈。 两位老奶奶的年龄加起来至少在150岁以上,走路都拄着有三条腿的拐。
老奶奶热情地请我和她们一起坐在壁炉前烤火。 望着红红的火苗,感受着家的温暖,此刻,我想如果我是一个小姑娘一定会哭出来,想想一上午的好事多磨,我实在是感激那位好心的邻居。 老奶奶送给我一大包巧克力饼干,还给我倒了一杯自家酿的柠檬酒,告诉我说她儿子昨天上午到火车站去接我,但没有接着,整个酒庄的人都在念叨中国人在哪里呢。 边说边与她儿子联系,以后的事情,就是一个字:顺。
中午,曾经问路的那家比萨店老板亲自开车接我到店里吃饭。 下午,在老奶奶家里面的大会客厅盖着一条羊毛被迷迷糊糊睡了个好觉。 醒来后,我才仔细看这个足有30多平米的大厅:一盏大吊灯正中高悬,几十幅油画,水彩画挂满了四面墙。 最吸引我的是竟然还有两副中国画,一幅是金鱼,另一幅极象是隐映在怒放的腊梅中的西安大雁塔。
阴雨朦朦的百奈万多古城
下午四点,多麦尼考先生的外甥朱赛佩和他的女友接我去浏览百奈万多古城。
这是我在一天之中第二次来到百奈万多古城了,此刻我的心情是轻松而愉快的。听朱赛佩和他的女友津津有味地介绍,看得出他们对古城有着很深的爱。 而古城的历史几乎和意大利的历史一样长。 那座建于公元8世纪的凯旋门L'ARCO TRAIANO雄伟厚重,据说巴黎的凯旋门还是拿破仑从这里得到的灵感呢;那座建于公元2世纪至今还在使用的罗马帝国时代的露天剧场TREATRO RIMANO,块块古砖都浓缩着历史的沧桑,光荣与梦想,朱赛佩说因为它建造时设计巧妙所以演唱时无需麦克风,现在每年的夏天,来自全国的许多艺术家还都以能在这里演出而自豪;那环绕古罗马帝国时代的露天剧场TREATRO ROMANO城的城墙MURA LUNGO BARDA,虽然有些残破,但一段段仍然保持着当初原始的样子,那几乎与中国万里长城同龄的古墙,令人联想意大利联邦时代久远的征战;而富于现代气息的圣母大教堂CHIESA MADONA庄严,宏伟,上面雕塑着许多天主教中的人物。 尽管鞋袜皆湿,但实在是不虚此行。
晚上,又是在那家比萨店,朱赛佩和他的女友两人请我吃了正中的意大利比萨饼后,又冒雨开车送我到一个专门为促进农业特别是葡萄酒业旅游而设立的山间旅馆。那绣着当地风格图案的花被,那上着磨得发亮的铜环的木柜,都令我想起童年时代的那个中国北方的小山村。 第二天早餐,小旅馆的主人米歇尔先生的太太为我作了一种名叫“奶奶的天饼”的甜食,还送我一瓶他们自制的葡萄酱。
豪爽,认真的多麦尼考庄主
上午9点多,酒庄的生产经理巴斯道来先生接我到了酒庄。 酒庄的主人,现任董事长多麦尼考先生从80多公里以外的那波里赶来,它看上去也就四十多岁比实际年龄少了很多,行事作风干练,豪爽。 在与我在酒庄大门前合影后,就亲自作向导,带我参观了整个酒庄,介绍了整个酒庄的全部生产过程:从葡萄的采摘到榨汁,从发酵到装瓶,环环相扣一丝不苟。 他介绍说,他们的生产理念是纯天然绿色产品,生物农业,不用化学方法,不用化学产品。 知道我在中国是一位商法律师,多麦尼考先生郑重地拿出一大堆文件材料来证明他的所言不虚。 果然,他们不仅通过了ISO 9001,9002质量认证,还是意大利生物农业协会的会员单位。 至于世界上各大酒类报刊杂志,网站,酒指南一类的书籍更是一次次向全世界葡萄酒爱好者们推介他们的产品,宣传他们的酒庄。 我在回都灵的火车上才开始仔细阅读这些材料,因为实在太多,只好挑选其中部分予以介绍。
山间旅馆
谈着谈着不觉就到了下午两点多,多麦尼考先生不好意思的说,都忘了吃饭了。 第三次到那家比萨店,我要了一张名片,原来这家名叫ORESTE FRANGIOSA的比萨店,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连服务生都是位品酒师呢。 第一道主食我要了意大利面,这里的面和皮埃蒙特大区的很不一样,细细的通心粉不是常见的那种象熟玉米一样的深黄色,而是淡淡的介于蛋黄和奶白色之间,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番茄酱而不是已经与面拌好的,咬起来嫩嫩的,滑滑的,很适合我的口味;第二道主菜是山鸡肉,配菜是鲜蘑,西餐的做法和中餐明显不同的一点是菜在烹调之前一般很少改刀,因为意大利人就餐时用的是刀叉。 所以,我用刀叉连砍带剌好不容易把肉吃到嘴里,感觉就象是回到了遥远的刀耕火种年代一般。 喝的酒当然是奥考奈酒庄的酒,这款2002年的DOC红酒名叫"卡里道尼奥"CALIDONIO,是由85%的皮埃迪罗嗦PIEDIROSSO和15%的阿里亚尼考AGLIANICO葡萄共同酿制的,每年只有3000瓶的产量,酒标上面是一只野猪,想必古老的时候这里一定密布森林,野兽出没吧,酒体深宝石红色偏紫红色,有明显的丰富的李子,山楂,小红苹果等许多红色果子香气,中等偏厚的酒体但入口较为柔顺,虽能感到比较明显的丹宁但并不粗糙,结构均衡,回味较长微苦。
七国会议G7,八国会议G8两次指定用酒
回到酒庄,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多麦尼考先生又拿出了几瓶白葡萄酒让我品尝,并问我的感受。 我说,这款法兰吉娜FALANGNINA口味偏干,颜色更淡;而那款格来考GRECO颜色淡黄微微泛出绿光,口感更为清新,绿色果香丰富,易饮,个性更为中庸,所以,也许更为适合中国人的口味,不过,现在中国人有一种误解,认为喝红葡萄酒才算是喝葡萄酒,或着说红葡萄酒就是葡萄酒的代名词。 多麦尼考先生笑笑说:"你可别小瞧了这两款白葡萄酒,虽然它们的售价不是很高,但名声却很显赫呢,1994年7月9日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和2001年7月21-24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上,曾经指定这两款白葡萄酒和我们酒庄的白葡萄酒:考达。沃尔派CODA DI VOLPE,红葡萄酒:皮埃迪罗嗦PIEDIRODDO以及起泡酒布鲁特BRUT。",说着,他拿出了1994年7月9日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和2001年7月21-24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的宴会菜单。 我一看,此言果然不虚,顿时感到自己好象也参加了会议一般,起码,我也品尝了主宰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这七八个国家首脑饮过的美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