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旅游 美丽的湖畔明珠——蒙特勒
来源: 榕树下 作者: 南宫无叶 2006-06-27 10:18:00
乘火车从苏黎士到日内瓦,一路上都是山地丘陵,景色大致相同,渐渐地有了倦意。快到洛桑的时候,火车钻进一个过山隧道,一片黑暗之后,眼前忽然一片澄清透亮,车中沉睡的人们大多都被豁然殛醒,纷纷将目光投向窗外——大片湛蓝的湖泊躺在群山之间,翠如绿玉,酽若醍醐,文静得不起一丝涟漪,端庄得有如大片明镜,倒映着远处法国境内的连绵雪山,和丽日下的蓝天白云。火车在高高的山坡上开,视野和景观特别开阔:近处山坡上依山傍势地种植着大片葡萄,整饬有序,生机盎然,远处教堂和民宅星星点点地洒落在这片湖光山色之间,在莱蒙湖畔自然形成了一个温馨抒情的小城——这就是蒙特勒(Montreux),一个让瑞士人骄傲之至的地方。
如果你到瑞士来,当地人会友善地告诉你,当火车经过了那个隧道,人们看到莱蒙湖的美景时,立即就把手中的车票扔掉,从车窗上跳出去,大声叫着“蒙特勒,我来了!”
瑞士的湖畔明珠——蒙特勒
蒙特勒是瑞士境内著名的度假旅游胜地,整个城市坐落在湖边,湖光山色,温馨祥和,风景秀丽,旖旎迷人。沿着莱蒙湖(Lac Leman),在蒙特勒与韦托(Vevey)之间十五公里的湖畔,有一个爱称:瑞士的湖畔明珠。沿着湖畔漫步,沿途迤逦地散布着浅滩和小码头,到处都是私人游艇和豪华住宅。山坡上,漫山遍野都种植着葡萄,用来酿造香醇的葡萄酒;湖畔旁,游人缓缓行进,悠然自得。这里还是瑞士境内极少数能吃到鲜活鱼虾的地方,近水楼台先得月,游客可以一边享用捕自湖中的湖鲜,品尝本地美酒和丰盛美食,一面可以静静欣赏风光独特的湖光山色。
蒙特勒最著名的地方还是它独特的一年一度的欧洲爵士音乐节,届时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演奏高手和音乐爱好者纷涌云集,使这个湖滨小城忽然充满了快乐的音乐和浪漫的旋律,因而这里的酒吧和夜总会也颇负盛名。
在这个旅游城市里,小型的豪华酒店比比皆是。由于人口密度不大,欧洲的酒店一般都比国内的酒店规模小,而且因为对旧式建筑非常保护,很多著名酒店都是显得比较古老而秀珍。蒙特勒这些豪华的维多利亚式酒店基本上都是二十世纪初的作品,它们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残留的贵族气息,沉静地守候在二十一世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
走在湖畔的步行道上,不时(由)有孩童踩着溜冰鞋、踏着滑板从身边快速经过,但你尽管不用躲闪。这里的道路区分明显,溜冰道、自行车道和行人步行道分别用文字和图案区分开,互不打扰。步行道旁零散分布着旅游纪念品商店,店主决不出来招呼买家,而是让游客自己静静地选择。其中有刺绣、雪茄、明信片、T恤衫、酒壶酒杯等,这里的刺绣虽然远没有苏州刺绣那么精良细致,但因为绣着瑞士风景和风土人情,色彩鲜艳,民族气氛浓郁,也非常具有收藏和纪念价值。
湖中的自由精灵
在欧洲居住,最大的感觉就是和自然比较贴近,大街上的鸽子、湖畔旁的天鹅,大都悠闲温和,安然自在。莱蒙湖中有许多野生的天鹅、湖鸥和鸳鸯,它们健康而积极,对食物的反应准确而迅速,只要你开始抛第一个面包粒,整个湖面的鸥鸟立即拍打着翅膀,从远处低低地掠着水面飞过来,欢腾地来到你面前,平静的水面都被激打起浪花。这里的湖鸥习惯于和人相处,非但不怕人,而且可以表演杂技——在空中接食。它们有秩序地形成圆形的队伍在你面前飞过,你向空中抛面包粒,它们就能准确地接住,动作之快让人叹为观止。一时间你的面前全是这些自由的精灵,在群山湖水之间快乐地舞蹈、嬉戏。这时你面对湖光山色,荡然熏陶在晚冬煦暖的阳光里,完完全全地和大自然融合。
浅滩边,一只非常漂亮的大狗跟他的小主人一起玩滑板,那狗长得非常吸引人:全身象缎子一样黑,脖子里扎着鲜红的围巾,很臭美的样子,它三个爪子踩在滑板上,一个爪子蹬地,连滚带爬踉踉跄跄地,非常可爱。忽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它控制不住滑板,从浅滩边的坡上冲向聚拢在岸边的鸟群,所有的鸟立即惊慌地散开,大狗自己也吓得狂吠起来,顿时湖面上一片大乱。一只白色的小湖鸥在这场混乱中被一个大笨天鹅的脚蹼“揿灭”在水下,这种水鸟在硕大的天鹅面前非常渺小而脆弱,没几下就不动了。岸上很多瑞士人充满爱心、怜惜地大声惊呼起来,眼睁睁看着天鹅呆头呆脑地站在湖鸥身上,这样持续了很长时间。我走过去的时候,天鹅还傻傻地站在湖鸥身上,岸上越来越多的人围过来,干着急地看着,却没一个下水去救,我什么也没想就冲过去走到水里,轻轻把天鹅赶跑,把已经奄奄一息的小湖鸥翻转过来,结果它得以逃生,迅速地游向远处,岸上一片欢呼,这时才有人跑过来伸手把我从水里拉出去,毕竟这么寒冷的冬天,一个女孩子下到湖水里去,岸上的男士们觉得特别过意不去。在瑞士居住,感触最深的是欧洲人的参与能力和反应速度比东方人差,遇到这种突发性的情况时多数要花很多时间发呆,有时让人真哭笑不得。中国人多勇敢,该出手时就出手,本来就很简单的一件事!
石墉古堡(Chateau de Chillon)
沿着湖畔步行,一侧是湛蓝的湖水,一侧是点缀着各式私人别墅的高山,景色非常优美。经过一段木质的廊桥,就来到蒙特勒的著名景点:石墉古堡(Chateau de Chillon)。
“石墉”的翻译绝对精彩,不仅发音很接近,而且准确地描绘了这个古堡的特征——这是一个石头的世界,整个建筑群都是采用石块垒砌而成,工程浩大,功能全面。石墉古堡盘踞于莱蒙湖的一块巨大的岛石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座落在圣伯纳德山口通往意大利的古道的咽喉通道上,中世纪时作为对过往商队征收赋税的要塞。瑞士的古堡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城门,往往是贵族用于战争和防守的要地,以及中世纪王公贵族的宅邸,是瑞士人值得骄傲的历史遗产。
古堡始建于中世纪,12世纪后成为法国萨瓦伯爵的财产,1536年被瑞士人攻占。内部有无数房间:好几个功能不同的大厅、候见室、挂毯室、客房、卧室,甚至还有地下拱室、地牢和监狱。古堡里关押犯人的牢房里有一棵石柱,上面依然有生冷沉重的颈铐,1532年日内瓦圣维克多修道院院长博尼瓦因主张日内瓦独立,被这种残酷的铁链锁在这根石柱上达四年之久,直到1536年3月29日瑞士人攻占古堡后,才把他释放。诗人拜伦热情讴歌了他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和意志,石柱上还镌刻着拜伦的亲笔签名。摸着冰冷的石柱,看着令人触目惊心的铁链颈铐,历史虽然从身边的湖水中潺潺无声地流过,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热情却象火焰一样燃烧在这个冰冷的石头囚房里。
进入古堡后奇冷无比,寒气逼人,整个建筑群象一个浪漫又阴森的童话漂浮在水面之上,受着千百年来浪潮的冲击而岿然不动,令人感到惊险而充满诱惑。我在里面的时候觉得非常冷,非常不舒服,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黑乌鸦国王的古堡,离开时看到廊桥下很深的堑井里游弋着两只孤独的天鹅,甚至悲悯起来,觉得它们仿佛是童话里被囚禁的高贵的、但失去自由的公主。
然而离开古堡之后,隔着温暖的夕阳在湖面远远眺望,忽然觉得自己深深被它的气质所吸引——它就象一个压抑沉重、性情郁闷,但又沧桑深沉、满身刻着伤痕的中年男人,你坐在他身边,不需要讲什么,就能把他的一生都读懂;你站起来离开他时,满心里却留着他的悲怆和浓郁的烟草气味,自己的心也留在他身边的那张被昏黄的斜阳照着的木椅上,随着它的摇摆而吱呀裂响。这时候自己被一种充满反向张力的审美观控制着,忽然懂得,它沉寂的外形下有狂飙崛起的海啸,优柔的贵族气质中有刚韧执著的烈性,仿佛一支大提琴在漆黑的暗夜撕拉出澎湃的乐章,那旋律孤独而落寞,愤懑而压抑,即使你远离它多日以后,内心里还是充满了这种深沉的声音。
蒙特勒就是这样一个错落有致、很有思想和个性的城市,有轻愉的笔触,也有沉重的色彩;有循规蹈矩的保守,也有狂飙突进的叛逆,你徜徉在其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它的魅力。返程的火车上,从高高的山顶再次展阅夜幕降临后的这个小城,此时的蒙特勒已经陷入沉思,湖畔边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水面回吐的热力气流的蒸发下微微震颤,显得更加幽深、神秘……刚想再仔细寻找白天走过的道路,峰回路转,火车忽然又钻进来时的那个过山隧道。再见到灯火时,已是山那边的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