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曾在小说中如此描述:“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
吃法国菜的礼节:
1、吃完抹手抹嘴切忌用餐巾大力擦,注意仪态用餐巾的一角轻轻印去嘴上或手指上的油渍便可。
2、假如吃多过一道主菜,吃完第一道(通常是海鲜)之后,侍应会送上一杯雪葩,用果汁或香槟造,除了让口腔清爽之外,更有助增进你食下一道菜的食欲。
3、就算凳子多舒服,坐姿都应该保持正直,不要靠在椅背上面。进食时身体可略向前靠,两臂应紧贴身体,以免撞到隔壁。
4、吃法国菜同吃西餐一样,用刀叉时记住由最外边的餐具开始,由外到内,不要见到美食就扑上去,失礼死人。
法国人流行吃“慢餐”
法国人吃饭很“秀气”。一个法国人典型的早餐是一个牛角面包加一小杯意大利浓咖啡,午饭可能就是一块小点心或三明治。他们的晚餐比较丰富,但在质不在量,少而精。比如,蔬菜沙拉里一定要有奶酪、鸡蛋或是鱼肉和鸡肉来搭配;而粗纤维面包、葡萄酒、奶酪,都是很有营养的食物。“所以,法国人里胖子不多,在欧洲,法国人的身材是最匀称的。”身材瘦长的雷鸣得意地说。
对于从美国传来的汉堡包快餐,雷鸣先生说,在中国不能提倡。他说,针对快餐,现在欧洲实行吃慢餐,就是享受精致的食品,吃饭不匆忙,而是安静、平和,讲究营养平衡。
充满情趣 漫谈法国葡萄酒文化
自从古代英勇无畏的水手把葡萄树枝从尼罗河的山谷和克里特岛带到希腊、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再由此传入法国之后,葡萄的种植和酿酒技术在这块六边形的国土上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改良、提升和发扬光大。葡萄酒文化不仅表现了法兰西民族对精致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法国文明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
1650年,巴黎出现了最早的可饮酒咖啡馆。那儿通常拥有一个平台。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巴黎市民常会聚在其上畅饮欢歌并品尝美食。1789年,仅夏河内(Charonne)一地就拥有102家这样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那里或赌博,或嫖妓,或吵架,或跳舞。那里是平民百姓寻找欢乐,忘却烦恼的地方。当然在18到19世纪的小说中,那里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没的场所。“Bistrot”小酒馆这个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国人无限的怀旧情思。同时,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留在了战前战后的黑白电影中。当让·加宾JeanGabin唱起“当我们在河边散步……”这首歌时,时光仿佛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岁月中。小酒馆温暖的场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法国人的记忆里。
食物与酒的搭配也是一门学问,在这一过程中,有人重视和谐统一,也有人强调对比。对于缺少食物与酒搭配知识的人来说,把同一地区的酒和当地的食物搭配在一起一般不会出错。当然个人的爱好是关键,新的尝试常会使人享受到创新的成就感。低度的红酒常被用来佐餐鱼,大部分的奶酪和葡萄酒都得平衡搭配,甜点(除非是半干的)若是配香槟则会被认为是致命的搭配,但是阿尔萨斯的穆斯卡酒(Muscat)与芦笋配在一起却被视作是绝配!
如何喝法国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
首先找到一个干净高脚的玻璃杯,喝酒时手握杯脚,可避免影响酒的温度。因上海天气炎热,因此喝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时最好在开瓶之前先放在冰箱约一至两个小时,除非时间上的限制,否则,将常温状态下的酒塞入装满冰块的冰桶中,常会因酒温的急速下降而使得酒的香气封闭,十分可惜。一般不甜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的最佳饮用温度为12℃左右,而口感圆润的甜白葡萄酒、香槟及气泡酒则为6-8℃。
如何保存?
葡萄酒最怕瞬间的温差和剧烈的摇动,因此未开瓶的葡萄酒如能放在恒温的酒柜中是最好的保存方式,否则尽量将酒平置于阴凉通风的地方。已开瓶的葡萄酒如未喝完,可将瓶塞塞回置于冰箱内,最好在三天内喝完,如实在喝不完可将余酒用于做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