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对红酒从无认识的人,第一次与红酒结缘,就无意中喝到了最好的酒,我说:“惨啦,可能我的下半生会与红酒结缘。”事实果然如此,如今我的酒庄开了一间又一间,纯粹就是兴趣。
广州红酒圈的风光人物冯卫东,最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办由他发起的“广州市首届红酒拍卖会”。在一个洒着慵懒阳光的午后,记者如约来到他位于荔湾区宝源路的“酒遍东西——佳期酒艺庄”,听冯庄主品着红酒聊他的人生。
广州城西荔湾一带被称为“西关”。西关文化,是广州文化的缩影,而西关大屋,又是西关建筑文化的精髓。冯卫东那间极富欧味的红酒庄就设在自家的西关大屋里面,从酒庄的落地玻璃窗望向屋外安静的宝源路,两条车道的街上没有什么行人和车辆,百年前显赫一时的西关文化,如今只剩下古朴优雅的市井情怀。
这位声音洪亮、精神十足的冯庄主,完全不像已过“知天命”的年纪,在江湖上的称谓是“东哥”,早年搞摄影时名气已经很响,如今除了红酒,他还成了一个铁杆儿高尔夫球迷。
东哥说这次红酒拍卖会将拍卖三十多支红酒,大部分已经绝版,其中有:里鹏1996、1997——里鹏的全球产量极度稀少,每次拍卖都能掀起高潮;拉菲1979——拉菲陈年酒已卖少见少,甚具收藏价值;柏图斯1985——虽然单宁十分结实,但口感却如丝一般香滑;还有Jackie Chan(成龙)限量发行版切拉子红葡萄酒,酒质非常好,1998年总产量只有14,000瓶,现在可说是绝版了……
“这次拍卖会不是为了赚钱,只要做到不亏就满足了,成功以后,计划每年春秋两季各做一次,都在天河红酒库举办,办成‘酒遍东西’红酒机构自己的品牌活动。”东哥兴致很高地说。
东哥的“酒遍东西”红酒机构,除了这间酒艺庄,还有去年在天河区新开张的“佳期红酒库”和顺德东逸湾豪宅会所的“佳期红酒窖”,宝源路的酒艺庄已经半是仓库半是品酒试酒的酒吧了,东哥最初经营时,想到的名字叫“上一吧,下一吧”,楼下可以用作酒窖和招呼客人,楼上则可以和三两知己像在家里一样谈天说地,一个纯粹的私人空间。
摄影元老:不为人民币工作 这间酒艺庄的前身却是“佳期婚纱影楼”。接触红酒之前,东哥的名字在广州摄影圈是响当当的,他涉足摄影的经历一直可以追溯到20岁的青年时代,那时他还是广东韶关钢铁厂的宣传干事,作为《南方日报》的摄影通讯员,他被送到报社学习摄影,然后回到韶钢拍摄工业题材的新闻图片提供给广州各大媒体刊登。他总结自己早年的摄影作品时说:“我不像别人,觉得花漂亮就去拍花、草漂亮又去拍草,我觉得要有题材,有感觉才去拍。我的照片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经过思索的东西。”回忆当年,曾经试过一年发表280多幅图片。东哥说是工业这个行业托起了他的工业摄影家地位,后来他调职广东图片社担任摄影部主任,同时也成为广东外事记者,见识了英女王、女王之妹玛格丽特公主、基辛格等要人到访的场合,参与外事活动拍摄是得天独厚的机会,让他开了眼界,也是非常愉快的摄影经历。
在改革开放之初,东哥又连续创造了几个第一:筹办广州人的第一间婚纱影楼——仙柏婚纱影楼;第一个下海开自己的婚纱影楼——佳期婚纱影楼;第一个专业模特摄影师;第一个时装摄影师……后来他的婚纱影楼又是第一个进行改革:放弃婚纱摄影而转为名人、艺术人像摄影,广州市的名主持人、影视圈明星都来找他拍摄定妆照。东哥说:“我不想纯粹为钱去拍摄,我敢说自己从来没有为人民币工作过,但是我无意中却赚到了钱。”当时明星摄影的名声效应,又带起了他的人物和商业摄影家地位。
广州是全国最早接触港澳生活方式的城市,东哥也是第一批应邀赴港澳报道港澳游的记者之一,到了澳门,别人就跑进葡京赌场玩一个通宵,他却拿着相机跑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当铺”拍了一个通宵。他把在葡京赌场周围拍到的当铺照片与葡京在水中的夜景合成了一幅作品,名曰:“赌城的倒影”,在当时颇受关注。
现在东哥的名片正面印的是:“佳期专业摄影设计中心”,公司地点已经搬到了一个繁华商业路段。
酒遍东西:红酒是我的情人 酒艺庄不停地有新酒送到,东哥说这里夜晚不开大灯,只留几盏昏黄的壁灯、地灯去渲染出酒窖的效果。在西关品酒很有意思,就广州来讲,西关的文化底蕴比较深,也很东方化,看多了西关大屋,会因这里的西洋风格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和碰撞,客人容易记住这个地方。酒庄最高峰的时候,马路上一晚停了十多部车,一半都是奔驰宝马,多开一间酒庄的需要已经迫在眉睫。东哥说一直都有这个想法,“酒遍东西”——既然在城西有一间,城东也迟早应该有一间,天河的红酒库就是这样开起来的。
那间红酒库的定位不一样,所以装饰得比较现代、时髦且高雅,开到今年三月底就满一年了,主题一样是红酒,也是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指定的葡萄酒专门品尝店;而顺德的新店,纯粹就是一间豪华与浪漫并存的酒吧。
采访结束已过黄昏,相比沉静的西关,城东的天河北已经进入了灯红酒绿的不眠夜,东哥又将赶往他的红酒库打理生意会朋友。美国作家威廉·杨格说:一串葡萄是美丽、静止与纯洁的……一旦压榨后,它就变成了一种动物,因为它变成酒之后,就有了动物的生命。东哥说他从15年前开始喝红酒,不加冰、也不加苏打水,一直就这么“斋饮”, 慢慢饮、慢慢品,一直“饮”到成为城中著名的红酒玩家、几家酒庄的老板,他仍然觉得红酒是他的情人,几十年来没有改变过。对情人要好好呵护、好好珍惜。佛家讲求“活得自在”,这种境界是他一直都在追求的。宝源路的酒艺庄股东十几个,全部都是圈子里的朋友,每人1万块的股本,不准多,东哥是庄主,股本最大。这里没有大钱赚,但保证每年有一个聚会、一个红包、一个饭局,这些承诺他都兑现了。
下半生与红酒结缘 有媒体说你目前的生活是一年喝365支红酒,每天一支,你是怎么喝的? 唉呀!其实那个记者写歪了。量与品是没有任何联系的,我根本不是天天狂喝的酒徒,有时要去参加红酒晚宴——wine tasting,会比平时多喝一点,接下来我会隔一天再喝,主要看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像今天你过来聊天,我开一支,谁进来也一起喝;晚上去赴一个饭局,肯定还得喝一点;再到我的红酒库去,也会喝一些,怎么算得清楚喝了多少?这种量何止每天一支?和自身的feel怎么产生联系?
据说,当年你的澳门朋友胡汝科带给你一支酒王,才使你开始接触红酒,当时是什么感觉? 一直到15年前,我对红酒还没有任何感觉,我喝一些像威士忌、XO一类的酒。我的朋友胡汝科是红酒玩家,从澳门带给我一支珍藏版的酒王——西班牙 “维加西西利亚”,当时一支卖2800港币,这支酒在当地酒窖里已经20年,装樽之后还要再放5年才上市。到我手上后,又在我的酒柜里待很长时间都没动。直到一年春节,几个摄影圈的朋友到家里来,我开了那支酒——满屋子的酒香,这种初恋般的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一个对红酒从无认识的人,第一次与红酒结缘,就无意中喝到了最好的酒,我说:“惨啦,可能我的下半生会与红酒结缘。”事实果然如此,如今我的酒庄开了一间又一间,纯粹就是兴趣。
初恋是一种什么感觉? 恋爱过的男女都知道,你见到新的异性会眼前一亮、有惊喜,但是不会有初恋时那种单纯和难以忘怀的感觉。现在我已经喝过一千多种品牌,惊喜还是会有,比如喝到拉菲,但初恋的惊喜已经没有了。
初恋时的你会天天想见你喜欢的人,天天回味关于她的一切,那种感觉会上瘾。好的红酒喝起来入口很滑,闻着一股果香,喝下去有无尽的回味,那便是一种初恋的感觉。
现在几乎记得每一种酒名、成份、产地?最欣赏哪些国家的出品? 可以说出上千种吧。比较欣赏的有西班牙的酒王“维加西西利亚”。因为它没有年份,用两种不同年份的酒混桶,然后转桶,成年后再装樽,装樽之后5年才出品;还有法国五大名庄之一的木桐·罗斯柴尔德堡庄、奥比昂(红颜容)——也是法国五大名庄之一;“大金钟”、“靓茨伯”、“彼德拉朗”、美国的“傲翁”(酒王);澳洲的汉斯基“神恩山”;智利的“活灵魂”,主要就是这些。
有没有到国外红酒的故乡去采场,看看葡萄园是什么样子? 2003年我去了法国和西班牙的一些世界顶级红酒庄,是酒商邀请我们去的,上海一个、香港一个、广州一个就是我。
以前这么多年只是喜爱红酒,去了法国之后,对红酒的认识上了一个台阶,那里是喝红酒的人有机会一定要去的地方,我在那里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红酒方面的知识。在法国的木桐·罗斯柴尔德堡庄,我们参加了菲利普男爵夫人设的晚宴,但是她身体不适没有出席,我们在晚宴上喝到很多年份不同酒庄的好酒。那些法国朋友要求我穿西装打领带,我说:中国人怎么要穿这个?结果我穿的是唐装,而且把头也剃光了,现在参加任何酒会我都是穿唐装。
法国之后我们去到西班牙的桃乐斯,就又对红酒有了另一种新感受,在西班牙这些酒庄,做工是很创新、很工业的,葡萄很多是用收割机来收割的。这些收割来的葡萄再用机器分拣出叶子和茎,用水冲洗。这是普通品质红酒的操作方式。
红酒之所以有不同,一定跟原料和工艺有关。比如你现在喝的这瓶葡萄酒,只能喝到很少的果味,因为它在橡木桶里只待了不够三个月,你享受不到葡萄酒经过长年醇化之后带有的返朴归真的果香味,这毕竟还是价钱问题,三千多块的酒和三百多块的酒相比品质相差是很远的。
红酒靠品,不要拿钱去衡量 如果不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又想接触红酒,你会建议他怎么去喝? 要选择适合你自己口味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