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红酒百科 竹「醉」台湾

竹「醉」台湾

来源: 大公网    作者:     2006-06-23 09:48:00


來到台灣,會聽到很多與「竹」相關的地名,如新竹、竹東、竹西、大竹、竹坑等等。甚至在台灣的燈謎中也常見「竹影」,如﹕「筍」(猜台灣地名),謎底﹕新竹。

在此間舉行的「二00六台北國際食品展」上,台灣館中與「竹」相關的展台佔據了很大位置,讓看官似乎進了一個「竹子製品大觀園」。記者與這些展台的負責人攀談時得到證實,台灣人確喜「竹」,愛「竹」,「竹」以其獨特的自然特徵和反映的文化精神「迷醉」台灣。

竹「醉」台灣

台灣人喜「竹」,以前有傳統的「醉竹節」。一個「醉」字,將台灣人對「竹」的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台灣遍地有竹,品種五六十種之多。南投縣青竹竹文化園區亦在此次食品展上亮相,其經理陳靖賦,酷愛竹,善竹雕,他向記者介紹,台灣氣候炎熱多雨,宜竹生長。在台灣的多數村莊竹林掩映,竹影搖曳。

他回顧了台灣人喜竹的歷史。在數十年前,一般的台灣百姓用不起價值高的樹木材料,便屋前屋後種竹,食、衣、住、行都與竹息息相關,住的是竹籬茅房,嗜吃竹筍,行有竹轎、竹橋、竹筏。

陳先生說,台灣人亦會護竹,砍來利用時不會將竹林砍光,而是遵循「存三去四莫留七」的法則,三年以下的竹子絕對不會砍掉的,這樣竹林就能永保茂盛。

陳先生盛邀記者到他的青竹竹文化園區觀光,在那里可以靜心賞竹、品竹、親竹、玩竹,吃竹筒飯,品竹炭餐。在城市里呆久了的台灣人都會到他那里去尋找一份關於竹的記憶。

「竹」見證兩岸同根

在台灣民間流傳一個美妙動人的傳說﹕中國「二十四孝」里的孝子之一孟宗,其母嗜吃竹筍,一年冬天,母親臥床不起,甚想吃筍。孟宗便冒著嚴寒四處尋筍,苦於無法實現,急得在雪地上嚎啕大哭,誠感神明。過後,他淌滴在雪地上的淚水竟長出了一種竹子,人們便稱之為「孟宗竹」。

陳靖賦介紹,「孟宗竹」是台灣利用最廣泛的一種竹。這或許是海峽兩岸根連根的實物見證吧﹗

陳先生對台灣竹的情況瞭如指掌,他說,台灣五六十種竹中,本地竹佔一半,一半的「祖家」在大陸。

現代台灣人巧用竹

在本次展會上,會發現現代台灣人利用竹已遠遠超出傳統的利用模式。

現代台灣人熱衷於將竹子蛻變成竹炭﹕將伐採後的竹材經過三個月的時間自然風乾,或是經一個星期的烘烤後進窯。經過兩個星期高溫窯炭化燒制,就成了金剛不壞的活性竹炭。據說其吸附能力是一般活性炭的三倍。

陳靖賦將竹炭運用到了他的食品中。他向記者展示了青竹竹文化園區生產的竹炭面、竹炭爆米香。據其介紹,加了竹炭的爆米花呈褐色,口感更脆,不易受潮,且利於消化。

旁邊添興窯的女主人李秀眺則把竹炭加入了她的陶製品中。她介紹說,加入了竹炭的陶製品能發出適合人體波長的「遠紅外線」,可改善水分子、去除雜質異味,促進人體細胞吸收。

李秀眺將同一葡萄酒分別倒入兩個陶製小杯中讓記者品嚐。記者細品,一杯澀味較重,另一杯則清甜可口,她解釋說是加了竹炭產生的神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