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多会修士——勃艮第第一个完美主义者
来源: 饮食品网 作者: 2006-04-29 10:14:00
西多会(Cistercians)的修士们可以说是中世纪的葡萄酒酿制专家。故事源于1112年,当时,一个名叫伯纳德·德方坦(BernarddeFontaine)的信奉禁欲主义的修道士带领30个信徒从克吕尼(Cluny)修道院叛逃到勃艮第葡萄产区的科尔多省(Coted'Or),位于博恩(Beaune)北部,西托(Citeaux)境内一个新建的小寺院。
西多会的戒规十分残酷——平均每个修士的寿命为28年,其戒规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求修士们在废弃的葡萄园里砸石头。1153年伯纳德死后,西多会便开始在几乎所有的科尔多省的公区酿制葡萄酒,进而扩大到遍布欧洲各地的400个修道院。
西多会修士是模范的葡萄栽培学家,他们研究最优良的葡萄品种,精心酿制,并通过不断实验改进他们的技术。20世纪杰出的勃艮第酒生产商拉占·比泽·勒鲁瓦(LalouBize—Leroy)认为西多会修士会用尝土壤的方法来辨别土质,事实上正是这些修士们首先提出“土生”(cru)的概念,即相同的土质可以培育出味道和款式相同的葡萄。由于教会的传播作用,西多会的葡萄酒也随之名扬欧洲大陆。14世纪阿维尼翁(Avignon)的主教们就特别偏爱勃艮第酒。豪爽的勃艮第菲利普公爵就是他的葡萄酒的著名宣传人:1360年在布鲁日(Bruges)的天主教会议上,与会者能喝多少葡萄酒,他就提供多少,当然博恩的稀有葡萄酒,就只提供仅供浅尝的数量了。
“饮少些,但要好”(Drinklessbutbetter)是饮用葡萄酒的一句不朽谚语。不过从那时起至今,上等的红勃艮第酒的确从来没有大规模发展过,它的历史不如说是科尔多省优良土壤所产黑品诺得以表现完美品质的故事。用小桶小批量地生产,是它们游戏的特色,尤其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由于修道院的解散和旧制度的贵族庄园被清算,勃艮第地区的葡萄园也化整为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