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行业报道 葡萄酒专卖店是否“雄霸天下”?

葡萄酒专卖店是否“雄霸天下”?

来源: 大食品网    作者: 大食品网    2007-02-15 09:44:00


      葡萄酒对大家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了,06年中国葡萄酒厂商“风云四起”,各大葡萄酒品牌“尽展雄姿”,同时展会为洋葡萄酒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阿娜身段”……, 谁会雄霸天下独占熬头?中国葡萄酒市场将会面临着一场血与泪的战争。

  曾经在一些展会上从洋葡萄酒商得到消息,他们认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是葡萄酒的“处女地”,还有我们中国非常出名的香格里拉集团副总裁、浦东香格里拉酒店总经理简永添这样说:“我不投资股票,也不投资基金。我投资‘液体资产”。 他认为,葡萄酒不仅是饮品,也和艺术品一样具有投资价值。简永添认为,在股灾中,股票市场可能会崩溃,但葡萄酒永远不会贬值,因为喝酒的人永远不会消失。葡萄酒收藏具有增值幅度大、收益稳定的特点。 等等这样的黄金投资的机会被一些商家和个人看好,无疑消费者对经济前景和消费预期比较看好,潜在消费能力不可低估,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增值空间。所以说到中国葡萄酒市场销售渠道在过去无非就是三条渠道,酒店、超市和夜场。最近几个月在上海、杭州、广州等一带陆续开出很多家葡萄酒专卖店,这一新的销售渠道虽然刚刚开始,不被大家所认识,但它的将来将对传统销售渠道中的酒店和超市两个渠道产生重大影响。

  中国葡萄酒行业现状:

  1. 传统的消费习惯制约了葡萄酒消费在中国的普及

  在中国,葡萄酒还不是主流的饮用酒水。在大多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白酒和啤酒消费还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葡萄酒本身来说,葡萄酒是代表着富贵,有品位,高消费的富贵家族的独享物。一般的人认为她的这个特点,是一个高的门槛,再加上中国自己的文化消费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的限制,制约着葡萄酒的发展。而洋葡萄酒来了,给中国葡萄酒带来威胁和商计。很多的专卖点都兴兴出台,更令人兴谓的是以代理商、专卖店、葡萄酒厂家的俱乐部同时也兴起,引导消费者消费理念,如:葡萄酒文化知识、怎样购买等等。而现在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消费者都洋葡萄酒的青睐是超过了国产的葡萄酒,成为了一种崇洋媚外的趋势。在汽车行业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半年前,吉利汽车总裁李书福曾经以韩国美女金喜善拒坐奔驰车为例炮轰中国娱乐界不买国产车的现象,但这种炮轰于事无补,国产车依然还是低档的代名词。而在最近出笼的一则政府绿色采购清单中,国产车也因为没有申请环境标志而被拒之门外。这将给酒店和超市两种销售渠道带来重大的影响。

  2.生产厂家的规范性

  一些国内葡萄酒企业瓶标不规范,缺少生产注册号码、葡萄汁含量和葡萄酒成分表;一些知名品牌附近的小生产企业生产低质伪劣葡萄酒;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生产技术老化,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和专业管理方法,从而导致期葡萄酒产品不合格;一些葡萄酒生产企业在生产时降低了葡萄汁的含量。

  3. 葡萄酒的高价格与个人可支配收入相比较,大多数中国消费者没有能力长期消费葡萄酒,而且对葡萄酒文化缺乏了解,所以很难成为长期稳定的葡萄酒忠实消费群体。

  4. 目前中国缺乏高质量酿酒葡萄的生产基地以及对葡萄基地的投资,这样酒阻碍了中国葡萄酒业的快速发展。

  5. 世界葡萄酒市场总体情况为供大于求,所以外国葡萄酒深感企业很重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随着中国入世和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会更有竞争力,这样就能影响中国国内葡萄酒品牌。

  6.投入的成本高

  现在,葡萄酒产品要进入超市销售,超市会向葡萄酒供应商收取很多名目的费用(统称进店费用),做为提供销售场所的报酬。若有几家供应商争夺一个超市的酒水供应权的话,进店费用将被抬高,进一步压缩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经销商要想获取利润,只有加高葡萄酒价格和供应低质量标高价的葡萄酒两种方式。同时葡萄酒商城也在兴起,在网上就可以直接从庄园里买到好的葡萄酒。

  7.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专卖店则不一样,专卖店里的葡萄酒都是店家自己直接从国内外酒庄采购,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更没有什么进店费用。另,从经营压力上说,专卖店只有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和专业的葡萄酒知识服务(就象药店里的药剂师一样)才能使专卖店吸大批量的消费者,为自己赢得生存空间。所以专卖店的出现,将打破供应商和超市之间的利益捆绑,从而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打破供应商和酒店之间的利益捆绑

  相对于超市,酒店里的酒类供应权竞争更激烈,消费垄断也更霸道。酒店是酒类消费的直接场所,所以一些酒水供应商不惜花上上百万元的资金进行买店,只供应自己控牢的几家酒公司生产的酒,以提高自己的利润空间。消费者在被买断的酒店消费,要想喝其他的酒,酒店的回答则是:“对不起,没有!另者:本酒店规定不允许自带酒水,否则收取开瓶费用”等,最后消费者只能接受酒店提供的高价、自己不想喝的酒。前些年,国内一些大的葡萄酒公司就是靠这样垄断销售方式来逐步成就品牌的。近段时间国家消费者协会向社会公布,酒店不允许消费者自带酒水和收取开瓶费用等行为是违法行为,这样的好消息可以鼓励更多的消费者去专卖店买自己如意酒,带到酒店饮用。这样专卖店的产品花样丰富、价格便宜、服务专业的特点将被表现出来了。所以专卖店的存在给酒店和供应商之间的捆绑利益带来严重影响。

  洋葡萄酒酒进占中国市场将更容易

  过去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总是不适应国内“游戏规则”,现在不一样了。国外的葡萄酒质量一般较国内的好,价格也随着关税的降低在逐渐降低,再加上销售渠道的扩展和消费者逐渐增加葡萄酒知识,国外的产品将被消费者接受,所以现在洋葡萄酒进入国内市场要比过去容易。

  1. 国际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使得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成为葡萄酒竞争的主战场,中国无疑将成为这以市场的热门,这为国外葡萄酒提供了有巨大潜力的市场。

  2. 中国政府鼓励人民消费更多的葡萄酒和果酒,降低浪费粮食的白酒的消费。

  3. 媒体对于饮用葡萄酒有益健康的报道也对葡萄酒的消费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 进口葡萄酒可以瞄准中国高档酒市场做一些文章。

  5. 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也为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增长提供了刺激因素。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开始消费进口葡萄酒。

  7. 有了更多的消费人群,进口葡萄酒市场会更加成熟。

  8. 中国的入世会给各个包括新、旧世界在内的葡萄酒生产国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机会,所以竞争也将会更激烈。

  9. 要想生产高质量的葡萄酒,以下三个因素起主要作用:酿酒葡萄来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和资本投入。在葡萄酒的生产上,中国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又缺乏资本,这正是葡萄牙企业的优势所在。

  同时现在洋葡萄酒在中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1. 国外葡萄酒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需要到中国来参加展览会并且调查销售网点,倾听当地分销商的意见和建议,向竞争对手学习,制定基于市场细分的适宜战略。

  2. 参加中国的各种专业展览会,在那里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中国葡萄酒分销商、最终消费者、进口贸易公司和有潜力的代理商。

  3. 在中国选择优秀的合作伙伴,做好对分销商和消费者引导培育全力支持的准备。

  4. 国外葡萄酒企业有必要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在战略促销上使得其葡萄酒在中国的销售更上一层楼,并在中国市场上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5. 与当地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合作,培育自己的优良酿酒葡萄,为在中国长期生产葡萄酒做好准备。

  6. 总而言之,良好的品牌形象,再加上全身心的投入、耐心和对分销商和消费者的培育,这样才有可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因此在上海、杭州、广州等建立很多葡萄酒的专卖店,基本上都是以洋葡萄酒为主的。他们如何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取决了洋葡萄酒在中国品牌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