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行业报道 让“放心酒”更加真实

让“放心酒”更加真实

来源: 华夏酒报    作者: 赵禹    2006-12-04 10:08:00


      本报在11月20日三版刊发了国家质监总局白酒质量抽查结果,并公布了质量较好企业和不合格企业及其产品名单,篇幅并不大,但这则消息所能产生的一些启迪意义在笔者看来很重要。

  文中说:针对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按照产品质量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抽查中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生产企业依法进行处理,并限期整改。同时,公布抽查中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引导消费者正确选购。国家质检总局将继续对该类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抽查,促使白酒产品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为消费者创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而在此前,全国各地的一些质监、工商、酒类管理等部门也做了许多类似工作,有的地方还在抽检期间,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与并实时监督,及时向公众公布抽检结果。

  在笔者看来,这是相关部门真正切实有效地让市民喝上“放心酒”了。当然,能做到定期公布抽检结果这本身是需要一定的决绝和果断的,但对于经销者和消费者来说,太需要这样的举措了。举措的实行,也说明了工作形式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每当城市中弥散出口口相传的关于某种酒类出现质量问题和假酒“慎饮”传闻时,即便是相关部门及时辟谣,也未见得能够缓解市民的惶恐和猜疑。是的,在此类问题面前,突如其来的答案同突如其来的传闻一样令人困惑。关于酒,时常有这样那样的“秘闻”流传于街巷,市民们的本意不是愿意被这些“秘闻”招安,而是希望权威部门通过一系列相对完善的措施来驱散心头的疑云。定期抽检、公布结果,无疑是使人们将心放稳的一剂良方。看看我们身边的一些企业,口口声声言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可是总有那么一部分企业只是喊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在行动上。还有一些怪现象,企业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并不担心相关管理部门的罚款性处罚,他们所担心的是媒体上的曝光,担心曝光的根本原因是更担心“上帝”从此不再喝他的酒了。“上帝”不好惹,但是上帝自己是鉴别不出来哪些酒合格、哪些酒不合格,“上帝”也只能依靠媒体来获知相关信息。

  由此可见,对质量认知的需求,不是消费者主动地去探询,而应是相关部门给予公众具有连续性的“公示”,每个消费者都有对认购商品的“知情权”,这个权利的运用不单单是出自于个案的“打破沙锅问到底”,来自监督管理部门定期抽检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数据,将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喊了多少年的创建“放心酒”工程的一个重要举措。

  科学而客观的举措,带来的影响并不仅限于“放心酒”,对商家的正常运营、对市场秩序的深层维护等等,都将会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