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随意走进北京任何一家酒楼、商场、超市,都不难发现进口葡萄酒的身影,进口葡萄酒专营店也日渐增多。有些专营店里的品种更是高达上千种,而且相当一部分的价格已接近国产葡萄酒品牌的中档产品。在这些表象的背后,曾经一度被视为高档生活标志的进口葡萄酒,正在逐渐渗入普通消费者的生活。业内人士预测,今年将是进口葡萄酒涌入的高峰时期,预计进口葡萄酒将增长20%,品种也将会增长20%。记者也了解到,除了依托大型的代理公司之外,近两年,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小型酒庄也在频频向中国市场抛出绣球。
区别于洋酒的第一次浪潮,这些进口葡萄酒给国内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最新统计,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国内葡萄酒行业利润今年上半年出现约三成的下降,而行业亏损面也有扩大的趋势。即便是产量最大、葡萄酒品牌最多、历史最悠久的烟台葡萄酒业,也同样感到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
“目前,已有法国、意大利、美国、加拿大、荷兰等多个国家,来烟台兴办合资或独资葡萄酒企业19家。”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马佩选告诉记者,“从国内来看,先后有中粮长城、天津王朝、古井集团、新天国际、大红鹰等著名企业在烟台投资兴办葡萄酒企业。”据统计,全国葡萄酒的总产量为40万吨,其中烟台的产量就占到了40%,目前在全国市场上每三瓶葡萄酒中就有一瓶产自烟台。但马佩选认为,烟台的葡萄酒发展不仅面临着外企的竞争,还有许多的问题亟需解决。据统计,烟台市有大大小小的葡萄酒企业上百家,但规模以上的却仅有16家,企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分散。另外,烟台葡萄酒企业盲目重复建设也造成了短期的总量过剩。
国内葡萄酒行业三大巨头之一的王朝酒业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日前,王朝酒业公布了2006年上半年业绩,纯利8230.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7亿港元大幅下降三成。“两年前,国内葡萄酒三大巨头张裕、长城、王朝占据45%以上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竞争的加剧,各大巨头为维持市场占有率,不断加大广告等营销成本,加之葡萄原料价格的上涨,产品销售成本与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超过30%。”某大型葡萄酒生产企业负责人称。
葡萄酒业资深人士称,王朝酒业目前最大的问题在营销滞后。“上半年,张裕动作频频,先是创办先锋酒业,涉足高端酒贸易。后来又与法国白兰地巨头法拉宾干邑公司联姻,进军中高档白兰地市场。日前又宣称与国际冰酒巨头联手开拓中国冰酒市场。最近,中粮酒业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相比之下,王朝酒业几乎是按兵不动,在广告投放上也未见有新创意。与之相对应,进口葡萄酒的推广方式却是层出不穷,各种名目的专题酒会、品酒会已经屡见不鲜,一些品牌或代理商开始尝试新的推广方式。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保证较高的利润率,加快向高端市场的开发,对我们而言,至关重要。”张裕总经理周洪江表示,同时,虽然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识已经脱离了只重价格不重品质的阶段,但还远达不到分辨品质优劣的水平。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品牌营销和销售渠道仍是中国葡萄酒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