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0
您所在的位置: 红酒客首页 > 葡萄酒资讯 行业报道 从品酒人士到酒屋主人

从品酒人士到酒屋主人

来源: 浙江市场导报    作者: 巴合提    2006-09-14 09:59:00


在杭州,喜欢泡吧、品酒的人不在少数。笔者近日就惊喜地发现一个类似欧洲风格的葡萄酒屋。酒屋的招牌不是特别显眼,但一走进去,看到三面墙上密布的酒瓶,精致的专业酒具,在散发着橡木香气和水晶灯光晕营造的氛围中,弥漫着悠远而神秘的气息。酒屋主人谢先生是个地道的杭州人,他对葡萄酒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情结,十几年来从玩酒、品酒到经营酒屋,一直视葡萄酒为一个朋友。对他来说,每喝一瓶酒就是在和一个新朋友交往。

  谢先生的酒屋里摆着700多瓶葡萄酒,从100多元到1万多元的葡萄酒都有,“酒屋里只存了其中一部分酒,总共有600多个葡萄酒品种,最贵的在18000元左右。”店主说,现在向其购买葡萄酒的零售客户逐渐增多,这家店也可以作为一个展示厅,展示葡萄酒的同时也展示文化背景。它的零售客户大多是海归者或是IT、金融、地产等行业对葡萄酒有一定了解的人。

  创业缘起

多年前,作为红酒爱好者谢先生经常参加一些比较高端的品酒会。有次在北京,碰上一个老外,两人因酒结缘,相谈甚欢。临了老外对他说,自己卖酒吧,用卖酒赚的钱来养你喝酒的爱好。老外的一句话,触动了谢先生的神经,1998年起,谢先生开始涉足进口葡萄酒的经营,在去年8月这个酒屋开业之前,一直都是以经销为主。

  至于这个酒屋,其实四成因素是想给世界各地的名庄葡萄酒一个展示的空间,好的葡萄酒不仅是一件商品,更是一件艺术品。另外三成则是满足自己品评爱好,结交同道中人,以会员制定期举行品酒会。剩下三成才是卖,很多想尝试葡萄酒的人,望着如风韵不同的美女一样的各种葡萄酒,往往不知该如何“下手”,即使看了酒标,也还是心存疑惑。这时,酒屋主人也是美酒爱好者的他就会给予想要玩酒的初级评家一些专业引导。

认识红酒

首先要学看酒瓶上的标签。葡萄酒的卷标又称为“etiquette”(法文,意为许可证),如同人们的履历表一样,卷标上透露着关于葡萄酒味道(特色)的讯息。通常会标示:葡萄收成的年份、葡萄酒的酒名、生产国或生产地、庄园地名的名称、生产者(造酒者)名、酿酒师签名、容量、装瓶、酒精浓度、酒商(中介商)……卷标依据设计者不同有不同的样式,数据所书写的位置也不同,在懂得葡萄酒的人们之间,常常流传着“只要看了卷标,就知道它的味道了”之类的说法。

  红酒被称为有生命的液体,是由于红酒中含有丹宁酸的成分,丹宁酸跟空气接触之后所产生的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每一瓶酒的变化时间并不一样,也许在10分钟、也许在半个小时、也许在两个小时后。葡萄酒就和人一样,没有绝对的相同的人,也没有绝对相同的酒。如何去发觉酒的生命力就靠自己的感觉和经验了。

品饮入门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葡萄酒,或者对葡萄酒有兴趣但是没什么好感的人尽快入门,谢先生提出他的一些个人建议。

  可以从粉红酒或白酒喝起。刚开始接触葡萄酒的人对葡萄酒的口味可能还不太习惯,红酒太浓郁,单宁足。而粉红酒、白酒果香浓郁,一开始就很容易被接受,而且葡萄的特点也很突出。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粉红酒或白酒一般比较便宜。

  美国、澳大利亚乃至新西兰、南非、智利、阿根廷等国都开始种植优良品种的葡萄并用它们酿酒。比如美国Cabernet Sauvignon、Merlot、Zinfendel,澳大利亚的Shiraz(Syrah)、Riesling、Semillon,新西兰和南非的Pinot Noir等等。品尝单一品种就会对某个品种葡萄的特点有更进一步地了解。

  意大利的酒如同意大利人一样奔放热情,能够让人一饮就爱上它,而且价格不贵,在中等价位上性价比很好。同时,意大利的一些葡萄品种在其他地方种植很少,品味一下用了近千年历史的传统意大利品种也是不错的经验。

  喝法国酒需量力而行。如果品酒不品法国酒,似乎就缺少点什么一样。毕竟法国是葡萄酒的第一霸主,所以还是要尝尝法国酒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法国葡萄酒越来越贵,因此要量力而为,并非越贵越好,便宜的法国酒里面也不乏有质量上乘的。在中等价位的酒中多尝多选,会有不少惊喜。

比较品尝,加深印象。最好的加深印象的方法,还是比较着品尝。当然对于个人有些难度。平时一个人或两个人,一瓶酒还喝不完,要是比较的话起码要两瓶以上,吐掉可惜,喝掉怕醉,放着怕坏。最好还是找几个有共同爱好的人,一起来品酒。当然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些品酒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私人经验:

1. 洋葱浸红酒有益于高血脂者。将洋葱洗干净切片加入红酒(普通餐酒),放置冰箱冷藏3—15天后可饮用,每次少量为宜。

2. 适合女士们的酒。除香槟外,女士们还很适合喝甜酒,比如德国的甜酒系列,这种甜酒是可以不配餐喝的,最绝妙的是配上一个哈根达斯冰淇淋或一个提拉米苏和芝士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