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今年1-8月,厦门关区累计进口葡萄酒1491万升,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40.1%;价值4183万美元,增长16.1%;进口 平均价格每升2.8美元,下跌17.1%。其中,8月进口268万升,同比增长32.7%,环比增长67.3%,单月进口量创历史新高。
一、1-8月厦门关区葡萄酒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8月份进口量创新高,进口平均价格连续8个月同比下跌。
今年8月份,厦门关区进口葡萄酒268万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32.7%,环比增加67.3%;进口平均价格自1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同比下跌,8月份当月进口均价每升2.7美元,同比下跌23.2%,环比下跌4.5%。
(二)一般贸易进口逾6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大幅增加。
今年1-8月,厦门关区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葡萄酒995万升,增加26.5%,占同期厦门关区葡萄酒进口总量(下同)的66.7%。此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货物495万升,增加77.8%,占33.2%。
(三)欧盟是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今年1-8月,厦门关区自欧盟进口葡萄酒1285万升,增加50%,占86.2%;其中自法国进口579万升,增加34.7%;西班牙327万 升,增加1倍;意大利281万升,增加63.1%;葡萄牙61万升,减少0.7%。此外,自澳大利亚进口58万吨,减少35%;自智利进口54万吨,增加 87%;自阿根廷进口52万升,减少3.2%。
(四)民营企业居进口首位。
今年1-8月,厦门关区民营企业进口葡萄酒982万升,增加45.3%,占65.9%;国有企业进口348万升,增加23.9%,占23.3%;外商投资企业进口161万升,增加47.5%,占10.8%。
二、1-8月厦门关区葡萄酒进口量增价跌的主要原因
(一)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旺盛。
随着葡萄酒文化和消费观念的普及以及国内消费能力上升、酒类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葡萄酒进口量快速增长。根据国际葡萄酒烈酒研究机构 IWSR发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市场葡萄酒消费量超过21.6亿瓶,较之2011年的19亿瓶增加了13.68%,此数据在2016年时或将达到30.24 亿瓶[1]。我国葡萄酒市场需求日益强劲,带动进口规模不断扩大。
(二)进口商改变销售模式带动葡萄酒进口平均价格下跌。
自去年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有关抑制公款消费、反对铺张浪费等相关规定相继出现,在此背景下,挂钩于“三公消 费”的高端葡萄酒行业受到冲击。打低价牌已成进口商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理性、务实、生活化的亲民路线,成进口葡萄酒揽客的销售新模式,这也带动葡萄酒进 口平均价格下跌。
三、当前葡萄酒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进口葡萄酒低价抢市场,国产葡萄酒遭遇滑铁卢。
我国葡萄酒产业虽历经百年历史,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才得到长足发展,仍属于新兴产业,基础比较薄弱,与国际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相比仍存 在较大差距。由于欧盟葡萄酒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出口潜力,几乎所有中国葡萄酒企业都强烈感受到了来自欧盟葡萄酒的冲击。今年上半年,国产葡萄酒两大龙头品 牌张裕和长城销量均出现明显下降,张裕葡萄酒销售收入下降19.9%;中粮旗下的中国食品葡萄酒销售量同比下降34%[2]。
(二)从渠道到种植,进口葡萄酒主导国内高端市场。
目前,国产奢侈品级葡萄酒 仅有张裕、中粮推出的有限的十几款,且大多被赠予国际组织、名人或用于一些特定场合,几乎没有出现在市场上。由于在社 交、商务等活动,“面子”观念对消费者的影响较大,所以进口葡萄酒在高端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国产葡萄酒则难得一见。此外,国外酒庄开始进军国内葡萄酒种 植产业,酩悦轩尼诗在香格里拉和宁夏分别建起了白马酒庄和夏桐酒庄,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进口葡萄酒生产本地化的代表。连拉菲也开始了在中国的圈地运动。早 在2009年,拉菲就已经在山东蓬莱建立起了葡萄生产基地[3]。
(三)进口葡萄酒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进口食品被检出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消费者非常信任的进口“奶粉”、“葡萄酒”同样没有例外。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消息称,今年5月全国出入境检验检 疫机构共检出18种进口酒质量安全项目不合格,来自阿根廷、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多个进口葡萄酒品牌产品被查出铜超标[4]。近日,又有一批4.1万升、 货值33.7万欧元的预包装进口干红葡萄酒因邻苯二甲酸酯类超出限量,被山东烟台检验检疫局截获并作退运处理[5]。今年1-8月,厦门海沧检验检疫局共 检验检疫进口葡萄酒不合格批次233批,占总数的29.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