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菲等法国八大名庄的葡萄酒经过几轮上涨,已经让藏家感到有些意外,只是,那些纯粹以玩游戏为目的的玩家们还在你我之间抛售。
他们,在真实地反映葡萄酒价值的时候没有介入,却在泡沫横飞时冲了进来。
发迹苏富比
洋酒拍卖的步伐加快了,尤其是近两年,尤其是在香港拍场。
2010年10月29日,苏富比拍卖机构举行的一场法国拉菲红酒拍卖会上,3瓶750ML的1869年拉菲堡拍出545万港元的天价,平均每瓶酒拍卖价达181万多元,而最初每瓶估价仅6.5万港元。
这一年,苏富比在亚洲市场的葡萄酒拍卖额涨幅高达265%。其中在香港的拍卖额超过5200万美元,而这个数字在上一年是1430万美元——其葡萄酒拍卖额增长最大的份额来自亚洲市场。
2011年,这一趋势继续延续。
苏富比于年初举行的安德鲁?伊洛?韦伯私人窖藏与波尔多珍藏专场拍卖的总成交额分别为4330万港元和7000万港元,与预估价拉开了较大的距离。
这仅仅是一个序曲。今年春拍,苏富比洋酒拍卖成交额达2.5亿港元。其中,一箱1990年的罗曼尼?康帝以180万港元成交。苏富比方面表示,这一方面反映出顶级勃艮第酒庄佳酿价格的强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亚洲藏家对勃艮第洋酒需求的上升。
在苏富比的历史上,还留着一些尚未打破的纪录:
2006年11月18日,纽约苏富比,1982年木桐堡50箱,以820万港元成交,创单项拍品世界纪录;
2007年2月28日,纽约苏富比,1945年木桐堡4.5公升装,以242万港元成交,创任何瓶装之洋酒拍卖纪录;
2010年10月29日,香港苏富比,1869年拉菲古堡标准瓶装,以181.5万港元成交,创单一标准瓶装洋酒世界拍卖纪录。
这个市场的纪录总是在改写,以至于如今每拍一次,总是冷不丁爆出一些令人不敢想象的数字。
而且这些数字已经令业内人士有些望而却步。逸香红酒事业部高级培训师亓闻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以往参加拍卖会的大部分是藏家和行家,而现在,更多的终端消费者或者玩家加入了这个行列,有一些行家不可思议的价格,终端消费者们也会在拍卖场中积极竞价。
更令亓闻遗憾的是,以往还能在拍卖会上淘到宝贝,现在这个概率几乎为零,甚至每次抛出的起步价就比市场价格高出许多,这样一来,拍场上的价格成为无形的标杆,引导红酒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走高。
期酒已高烧
亓闻已经在葡萄酒行业里摸爬滚打了近5年多时间,她发现,若是在几年前,葡萄酒投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在海外葡萄酒一直是一个比较稳健的投资品种。
但是,当这个舶来品来到中国后,却在中国这个奇怪市场中走着自己的路线。
2008年开始,葡萄酒市场开始大幅波动。伦敦国际葡萄酒交易所数据显示,是年10月,部分佳酿单月价值暴跌达25%,整体红酒价格跌至18个月新低。价格下跌最为厉害的要数2004年的拉菲。由每箱2775英镑跌至2000英镑,跌幅28%;2003年的孟特罗斯堡也下跌23%; 列为一级特等酒庄的欧颂堡2000年出产的红酒更是跌幅惊人,由1.55万英镑跌至1.22万英镑一箱。
根据亓闻的观察,金融危机之后,大量游资从原先的房地产行业转到葡萄酒领域,使得这个行业的投资越发不是那么安全。而这拨投资人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葡萄酒了解不深,进入市场的盲目性更大。
他们的盲目,催生了一波漂亮的行情。
从2010年开始,葡萄酒的期酒价格上涨颇为厉害。
以拉菲为例,从拉菲庄公布的价格来看,2008年一级装期酒价格在100至200欧元,但是今年一级装期酒的价格已经上升到600欧。